新平新闻网
  1. 首页
  2. 塔甸镇
  3. 推荐头条
  4. 正文

学榜样 践初心 担使命——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李发英

发布时间:2023-12-25 11:29:15

无数个负重前行的“她”

无数个温暖奉献的“她”

组成了美丽的“她们”

她们是榜样

她们是先锋

她们是有为的团队

她们是善战的队伍

巾帼有为绽芳华,柔肩挑起千斤担。为营造向先进看齐,向典型学习的浓厚氛围,用榜样的力量教育、鼓舞、引领广大妇女立足岗位,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努力为建设团结和谐富裕文明美丽幸福的塔甸贡献巾帼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211161117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塔甸镇大寨村“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获得者李发英的故事,一起感受榜样的力量!

李发英,女,彝族,1939年出生,今年84岁,现居住在塔甸村委会大寨五组(原塔甸大寨七队),1979年10月,全国妇联授予李发英“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微信图片_20231211161145

曾经,她是塔甸大寨七队的一名副队长,还兼任着队里的妇女队长。1964年参加大寨七队工作,1967年担任妇女队长,20多年来,李发英坚守在最基层,带领村民搞建设、抓生产。

从大寨七队离任后,李发英每天依然过得忙碌而充实,始终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她还加入村里舞蹈队,与妇女姐妹们打成一片,关心关注她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团结带领她们一同守护家园平安。

多年的妇女工作生涯,多少个日日夜夜,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毫无怨言,尽职尽责,不仅积极完成上级各项工作,还用心用情服务大队每一位村民每一个家庭。她一直致力于帮助妇女同胞和贫困家庭,将助人为乐这种传统美德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慈善暖人心,互助见真情,她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感动着所有人,她是平凡人,但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为塔甸的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211161152

助人为乐自得乐

俗话说人生有三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李发英既是快乐的耕耘者又是快乐的收获者,“帮助别人,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充实,这么好的事情我愿意一直做下去。”她说。

那时候,队里有计划地开展群众业余教育和扫盲教育,而从未进过校门的妇女成为重点教育对象。李发英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挨家挨户宣传等方式,鼓励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学习。妇女阿仙是4个孩子的母亲,她大字不识一个,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在李发英的号召下,阿仙开始参加学习。最初,她连着数天学习“一”“人”“工”这3个字,但一直没有学会,心里有些犯难。她对老师说:“我的家务事多,怎么学也记不住,还是别白费工夫了。”后来,经过老师、李发英的多次谈心和鼓励,阿仙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她坚持上课,专心听讲;利用休息时间,练习写字;在家中与其丈夫、孩子分享学习交流等。几年后,阿仙不仅成功脱盲,还成为村里的宣传员、农业技术员和扫盲辅导员。

每年秋收农忙的季节,李发英像往常一样走村串户,发现哪家村民年迈劳动力缺乏采收较慢,她就组织了队里女干部来到老人家的地里帮助老人采收,老人们非常感动,拉着她的手亲切地说道:闺女,你们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太感谢你们了!“她经常宣传男女平等、儿童教育等,让群众了解性别平等方面的政策,到家中了解我们的生活状况、健康情况、受教育情况,倾听我们的心声,叮嘱我们要给女娃男娃学知识长见识……”小玉满脸感激地说道。“大家信任我,是我的光荣,再说我是队里的副队长,为村民服务本来就是我的职责。”李发英都这样回答。  

看到周围有一些大龄男女青年因找不到对象,让父母家人着急时,天生热心肠的李发英也跟着着急,于是就想办法帮他们牵红线。现在,经她介绍成功并结婚的男女青年已有10多对了。“我为大家牵红线就是举手之劳,不要任何报酬,新人们结婚时能送个喜糖给我,我就很开心了。”李发英说。

微信图片_20231211161235

夫妻双双为奉献

李发英不仅自己认真负责的为大寨七队村民服务,还带动老伴飞凤岐跟她一同参与。

七队刚成立舞龙队时,需要组织人员每天都去学习敲锣打鼓,于是便邀请飞凤岐加入,并经常主动与大家一起学习,“你爹前不久脚刚受伤,真希望他能多休息一段时间,不过队里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全力支持的!”在同家人闲聊时,李发英不舍地说。飞凤岐是一名乡村医生,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李发英时刻从自身做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人,鼓励协助丈夫免费为村民、患者体检,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帮助守住村民身体健康的底线。

微信图片_20231211161241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也不断丰富起来,李发英还组织妇女开展挝啰、歌唱、跳舞等文化娱乐活动,通过赛歌赛舞、边学边比,既活跃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融洽了邻里关系,改变了村里的精神面貌。同时,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入户,参与计划生育、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团结凝聚广大妇女群众用心用情维系好家庭,提升理想信念,着力弘扬家庭美德新风尚,用实际行动彰显巾帼作为。

微信图片_20231211161246

每当塔甸的雨季,偶尔伴随水涝,村子里道路被雨水倒灌,为了村民出行方便,李发英“以雨为令”,每次天不亮,就和老伴一起出门为路面清淤,“岁数大了,觉也少了,不如出来扫地,就当锻炼身体了。”老两口表示。多年来,每逢下雨总能看到两位老人辛勤的身影,一高一矮、一前一后……李发英主动担当、认真履职,在引领、服务、联系妇女,投身建设搞好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一心为妇女群众工作的奉献精神获得了197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231211161251

善行义举满爱心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忠于职守,敬业勤业的工作原则。她在队里虽然负责的事务杂,但她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中从不言苦、从不报怨,办事不拖沓,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凭着朴实的工作作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了,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思想上,她积极要求进步,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四自”精神,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方面作风优良、表现突出。

在生活中,总是为别人着想,树立榜样,团结邻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她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以诚待人,不计小节。大家都觉得她十分亲切,很有亲和力。每当左邻右舍遇到急事,她都会及时赶到,无偿劳动,下雨了人家都往家里跑,可是她明白谁家的粮食还晒着需要帮忙往屋里收,谁家盖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动去帮忙做饭,喜忧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尽自我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当邻里乡亲身患重疾,她都会及时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大队上组织各生产队的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自结婚之日起,她就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多年操持家务任劳任怨,与婆婆、儿媳相处十年多,一直互敬互爱,不是亲母女却胜似母女,邻居都说她对婆婆、媳妇真是好。她常说:“我媳妇嫁到我家,她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融入我们的家,将心比心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母亲,打心眼里感谢媳妇对家庭的付出。”人们常说做婆婆难,但是她认为做个好婆婆并不难,只要不把儿媳当外人,用心疼爱、真心包容,家庭就会和谐幸福。儿子儿媳偶尔发生了矛盾,他总是先说儿子的不是,先安抚好媳妇再问原因,谈心、解疙瘩。

李发英没有多高的文化,但对两个儿子要求严格,倾其所有供孩子读书,这在乡下农村是不多见的。她经常跟两个儿子说,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才能致富,农民家的儿子只有上学才有出路!“只要你们好好上学读书,就是砸锅卖铁也供养你们读书”。“母亲勤劳、乐观、质朴的品质,深深影响着他们兄弟二人,也坚定了他‘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信念。母亲身上,拥有比乐观更坚强的东西,是他们的精神榜样。”小儿子回忆道。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李发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尽力做一个好媳妇、好婆婆。对待家庭尽心尽力,对待邻里热心帮忙,而她的家庭也许只是普通家庭中的一个,正是有像这样婆媳和睦相处的家庭,为实现幸福和谐的中国梦尽一份责任和力量。

微信图片_20231211161300

回顾起1978年春节期间,为了不误农时,李发英积极组织广大妇女群众在大队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带领下参与春耕生产工作,大年三十晚10点钟,李发英把蒸好的窝头盛在盘子里,天冷怕窝头凉了,就找了个大盆子盖上包了两层袋子送到了队里,姐妹们嘴里吃着热气腾腾的窝头,眼中渐渐泛出泪花。那一年,在大寨七队农田里,队里的妇女群众正抢抓时节埋头劳作“卯”足干劲助力农业生产……李发英以实际行动诠释讲奉献、敢负责、有作为的基层妇联干部的良好形象,彰显了彝家妇女同胞勤劳热心的巾帼形象。

她从来都没有向困难低过头,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简单朴素,积极向上,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从不铺张浪费。一家人都没穿过什么名牌,就连桌椅、沙发等家具都是很普通的制品,走进李发英的家,你会感觉到有一股农民质朴的气息,可是简而不乱,物品的摆放井井有条,环境整洁舒适。今天84岁的她,满头银发,却神采奕奕,风采不减当年,从她身上依然能够看出当年肯吃苦头、不怕困难的那股劲头,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芒依然闪闪发光。

文字: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