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31 20:18:46
在峨山小街由义村,烧制日常三餐菜肴时,人们习惯用自制的老酱入菜,在提升菜品口感的同时,让家人食欲大增,也赋予了舌尖不一样的味蕾体验。以由义老酱做调料,选择红烧、黄焖、炒、烩等烹调方法做出的菜品,味道醇厚且地道。食用老酱,是由义当地人的饮食习俗,制作老酱则是当地口耳相传的一门技艺,有着上百年历史。
由义村民家中的老酱
水井与老酱
走在青石板街上,跟随村中老者柏钟靖的脚步,我们向“深巷子”走去。
入村的碑文上刻有一段文字:
“由义,明初建村。原名施家村,属河西县,以初为施姓居住得名。清咸丰八年(1858年)七月,河西城被围,柴米道绝,施家村暗助粮米,夜运入城,以济急需。事平之后,知河西县事谭赐名‘由义村’。”
由义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的村落。该村东与通海县河西镇接壤,北与红塔区研和街道相连,最初隶属原河西县,后来划归峨山县。柏钟靖说,听父辈讲,古时候村中陆续搬来了施、王、常等多个姓氏,每个姓氏搬到此,都会挖井取水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村中的老井
柏钟靖一脸神秘地说:
井水清冽甘甜、冬暖夏凉,村中人取水制作老酱,不同的井水制作出的酱口感不一样。当地人,家家都会存放几坛年份不一的老酱。
推开一户村民的家门,三间四耳的屋里住着77岁的老人张玉芝。张玉芝说,自己儿时跟随老辈人学做老酱,至今已有60余年。以前因为没有吃的,人们会在5月份之后10月份之前抽空制作老酱。制酱时,选用风干的麦子、蚕豆等谷物,炒熟、去壳,将其研磨成粉后,与井水和成糊,做成酱饼,放置于清洗干净的草席、稻草上发酵;发酵后的酱饼,经再次晾晒后敲碎成粉,加入辣椒、八角、茴香籽等配料搅匀,再用井水和成糊,捏成一个个大小相近的酱球;将酱球装进密封透气的酱坛里,倒入熟香油浸泡,封口放于阴凉处,腌制半年以上取出食用。制作时需记住:发酵之前不能放盐、空坛子需用酒涮洗、酱球以不黏手为标准、入坛不宜太满。
在由义村,每家都有几坛自制的老酱。
一个个封口但透气的酱坛,能把专属于夏末秋初的谷物之香延续到1年、5年、10年,甚至20年之久,解决了困难时期饭桌上食物单一的问题,也为一家人解了馋。
张玉芝一边擦拭着家里的酱坛子,一边感慨道:
井水制作的老酱,存放时间越久,口感越醇厚,味道越正宗。老酱,曾经是一家人饭桌上的‘配菜’。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就变成调味品。老酱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一坛酱做好,存放好多年吃不完,每年都做酱的人家也就渐渐少了。
老酱入菜
我们在村里行走一圈,烙满历史印记的老屋、清净深幽的巷子、质朴宁静的古井、苍翠繁茂的古树,让整个村子平添了几分雅致。细细数来,整个村中有9口井,每口井都有自己的名字,时间最长的已有百余年历史,短的也有几十年之久。据村中正在取水的村民讲述,制酱最好的当数王家井的水,平日里村民喜欢来取王家井的水去煮东西。用王家井的水煮出来的蔬菜,无论颜色还是口感,都是自来水、矿泉水没法比的。
村中年代最长的老井——王家井
张为礼是村里承办红白喜事、大小活动的厨师。有着几十年烹调经验的他,为自己储备了好多个酱坛子。掀开坛盖,10年、15年、20年的几坛酱,虽然年份不同,但他却能通过颜色、口感、香气的比对猜出老酱的年份。
张为礼说:
这么多年来,正是因为口感及香味独特,由义人才会钟情于将老酱入菜。肥而不腻的回锅肉、麻辣鲜香的黄焖鸭、色泽光亮的酱爆茄子……少了老酱都是做不好的。一勺勺老酱控制着一桌饭菜的色香味,简单的食材也能让客人吃得开开心心。
每天为家人准备可口的饭菜,是68岁的张为礼一天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一番忙碌后,灶膛的火已烧旺,锅中的油开始升温,加入姜片与老酱翻炒;倒入腌制好的老鸭肉块炒香;加入井水,盖上锅盖焖至汤汁翻滚,生抽提味,老抽着色,素菜入锅,文火慢熬十几分钟;待汁水浓稠,揭开锅盖,空气里满是诱人的香味。
色香味俱全的黄焖鸭少不了的就是老酱
点缀上香菜、葱花,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老酱黄焖鸭就可以上桌了。和着午后的暖阳,一家人从田间地头忙碌回来,围着饭桌聊着家长里短,分享着美食。老酱与食材的融合,不仅激发了各类菜肴的香味,更让麦子、蚕豆等谷物在唇齿舌尖绽放异彩。
来源:玉溪文旅、锦绣峨山、哇家玉溪七彩云、峨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