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新闻网
  1. 首页
  2. 化念镇
  3. 推荐头条
  4. 正文

化念镇魏培军:种植大棚蔬菜 闯出致富好路子

发布时间:2023-02-17 16:47:07

在峨山县化念镇党宽社区清源二组,有这样一位党员种植大户,自主创业以来,他不仅自己摸索出一条创业之路,还积极和周边村民共同探讨创业经验,让他们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种植观念,发展温室大棚种植110余亩,带领他们共同增收致富。

走进魏培军的温室大棚,一行行翠绿的辣椒排列整齐,一股纯粹的辣味儿直冲鼻腔,“今年辣椒收成还不错,现在已经进入采收尾期了。”魏培军说。

IMG_3520

IMG_3538

魏培军老家在昭通,2013年,因溪洛渡水电站云南库区建设需要,魏培军随家人移民至化念镇。来到化念镇,魏培军就敏锐的发现,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蔬菜,交通也很优越,后期运输不成问题,如果种植大棚蔬菜,也许能闯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从“抓瞎”到标准化种植

2015年,魏培军关闭了昆明的店铺,回到化念,租了两亩地,彼时的魏培军对农业种植一窍不通,面对大棚蔬菜种植各种“抓瞎”,而化念镇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为普通简易大棚,种苗品种也不好,无法规模化种植。经人介绍,他去山东省寿光市农业种植基地学习了半年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并带着技术回到了化念,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缺乏相关经验的前提下,魏培军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勇当开路先锋。“最开始,是苗子直接养不活。后来,培育出来的苗子品相不对。换苗后,又与当地土壤、气候不适应;继续换,不适应市场;苗终于选定了,结果成长性又堪忧……”魏培军说。温室大棚设备和嫁接技术成本高,当地种植户都不敢尝试,普通的简易大棚种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培育嫁接苗则可以让农作物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且抗病性更强,魏培军勇于突破,在“抓瞎”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一开始的2亩地不断试验,逐渐扩大规模至现在的20余亩,种植品种也从一种变为多种,目前主要种植黄瓜、多品种辣椒,每年毛利润可达几十万元。

热心分享种植经验

在新种植技术试验成功后,许多当地甚至外地的种植户慕名而来,魏培军都会毫无保留分享经验,热心帮助其他种植户解决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化念镇大部分农业种植户都纷纷建起了温室大棚。

魏培军说:“外出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学会这项技术,这是专家的事情,我要通过了解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后多方面对比,因地制宜选择效果最好且适合自己的种植技术,带到这里来试验。现在每年我都要外出去学习一段时间,每当看到新的种植模式,或新品种,我会想我能不能种,我愿意先去尝试,种的好就可以给周围的农户推广。”

无土栽培是未来的方向

这些年,魏培军不断突破自我,努力尝试把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想法变为现实。目前,魏培军正在规划引进无土栽培技术,让种植的蔬菜更加有市场效益,带领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无土栽培与常规栽培区别在于不用土壤,直接用营养液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可以有效满足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光照、养分以及空气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解决长期种植后土壤条件变差的情况,同时也为接下来扩大种植规模提前作准备。

“既然种起蔬菜大棚,就要把心思全放在种菜上,一边种菜一边学习农技、管理、市场等等,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呢。”对于未来,魏培军看着大棚里的蔬菜说,“创业的路还很长,我希望每一步都走得实实在在。”(团委 李莲)